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无锡市农业机械维修行业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02:29:36  浏览:964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无锡市农业机械维修行业管理办法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


无锡市农业机械维修行业管理办法

(2002年5月15日 无锡市人民政府令第62号发布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农业机械维修行业管理,提高农业机械维修、服务质量,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和《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业机械维修(以下简称农机维修)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市、市(县)、区人民政府农业机械管理机构,根据本办法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工作。

工商、劳动、税务、物价和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工作。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办农业机械维修服务网点,形成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价廉的农业机械维修服务。

第五条 农机维修单位和个人应当恪守职业道德、守法经营,保证修复后的农业机械性能良好、质量稳定、安全可靠。

第六条 申请从事农机维修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通过农业机械管理机构的农机维修资质认定,领取相应等级的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书,并依法办理工商、税务登记手续。

第七条 农机维修单位技术等级的认定权限为:

一级农机维修单位,由市农业机械管理机构组织审核,省农业机械管理机构核准,报农业部备案。

二级农机维修单位及修磨曲轴、燃油泵、液压泵调修、电机电器修理等技术要求较高的专项维修点,由市(县)、区农业机械管理机构组织审核,市农业机械管理机构核准,报省农业机械管理机构备案。

三级农机维修单位及一般专项维修点,由市(县)、区农业机械管理机构核准。

认定一、二、三级维修单位和专项维修点技术等级的具体条件和相应承修范围按照省有关行业标准执行。

第八条农业机械管理机构认定农机维修单位技术等级时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公示农机维修单位的申办条件及申报要求;

(二)公示认定依据、程序及许可条件等事项;

(三)要求补充申报材料的,应当明确告知申请人;需要现场勘查验收的,在规定的办理期限内一次进行;

(四)在收到书面申请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符合许可条件的,予以核准并颁发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书或者转报上级农业机械管理机构;不予核准的,书面说明理由。

第九条 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书不得出卖、转让或涂改、伪造。

第十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开业但未取得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书的,在接到农业机械管理机构的书面通知后1个月内,按照本办法的规定予以补办。

第十一条 农机维修单位经核准登记的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向原登记农业机械管理机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二条 农业机械管理机构应当按认定权限,每2年对农机维修单位进行一次审验;符合下列条件的,予以审验合格:

(一)维修业务符合技术等级核定的范围;

(二)维修技术条件和设备、主要管理技术人员无变更;

(三)无重大维修质量事故,无重大违法违纪记录;

(四)一般性违法违纪记录不超过3次;

(五)维修台帐、技术档案、管理制度齐备。

对农机维修单位审验不得收取法律、法规规定之外的任何费用。

第十三条 对未经审验或者经审验不符合要求的,由农业机械管理机构书面通知限期补验或者整改;对超过规定期限拒不补验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由农业机械管理机构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减其相应的经营范围。

第十四条 农机维修单位终止营业,应当提前1个月向原发证部门提出申请并缴销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书。

第十五条 农机维修单位应当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和维修服务规范,按要求报送有关统计资料。

第十六条 农机维修单位的维修技术工人,必须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范围的农机维修工作。

第十七条 农机维修单位提供维修技术服务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核准的修理等级范围内,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提供维修技术服务;

(二)不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或者使用不合格产品;

(三)不利用维修配件或者报废机件拼装整机;

(四)建立维修技术档案和台账,开具大修保修凭证;

(五)明码标价,主动、如实出具维修项目和零配件更换详细清单。

第十八条 农机维修单位使用的工卡量具、检测仪器、维修使用设备应当保持技术状态完好,并建立维护技术档案和制度。工卡量具、检测仪器应当按规定检验、计量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第十九条 农机维修单位应当对修理质量不合格的农机具负责免费返修;因修理质量不合格造成用户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

第二十条 农机维修单位与用户发生维修质量纠纷时,农业机械管理机构可以接受当事人委托进行调解;当事人也可以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取得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书或者超越技术等级范围承揽农机修理项目的,由农业机械管理机构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并可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因修理质量造成事故的,视其情节轻重,可以暂扣或吊销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书,并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暂扣其企业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按规定要求建立维修技术档案和台机账,或者不如实出具大修保修凭证、维修项目及零配件更换详细清单的,由农业机械管理机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拒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出卖、转让或涂改、伪造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书,由农业机械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利用维修配件、报废机件和旧机件拼装整机的,由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以生产、销售产品货值50%以上3倍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由其他部门实施行政处罚的,农业机械管理机构应当移交有权部门进行处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事后难以取证的情况下,农业机械管理机构可以依法先行登记保存。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七条 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秉公执法。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非营利性的农机售后服务维修和单位农机自修活动,不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1998年2月20日市政府发布施行的《无锡市农业机械维修行业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城市规划管理的若干规定

湖北省襄樊市人民政府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城市规划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襄政发[2002]1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城市规划管理的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二○○二年二月十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城市规划管理的若干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高扬城市规划“龙头”,按照“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十分经营” 的思路,有效增强城市综合功能,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城市开发区是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其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市国土资源 (城市规划管理)局应加强城市开发区规划的指导、监督、协调、服务工作,用创新的思路搞好服务。

  第三条城市出口路两侧规划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优化城市形象。城市出口路的建设要与城区规划协调一致,与历史名城保护原则一致,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建筑布局、规模、体量、高度、色彩、材料要与城市景观环境协调。

  第四条加大执法力度。市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局统一负责对全市土地、规划违 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城区内的私人建房,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对违法建设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对违法案件比较集中的地方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联合执法,该没收的坚决没收,该拆除的坚决拆除。市、区、乡、(镇、办事处)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第二章城市规划管理

  第五条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每隔五年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一次修编和调整,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并留有余地,发挥城市总体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第六条市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局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需要,及时组织编制分区规划、专业规划和各类详细规划。主要城市干道都要编制街景规划。在三年内完成市区主次干道街景规划的编制,五年内完成城市规划区内控制性详规编制,临街建筑的审批必须要有街景规划,若报建项目符合城市规划,但该区尚未编制街景规划的,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局要尽快编制街景规划,使规划有效指导城市各项建设。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局部调整的方案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对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规划调整,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审批后实施。

  第八条城市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专业规划的调整,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程序进行报批。涉及城市重要地段的规划调整,由市人民政府审批;涉及城市一般地段的规划调整,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涉及城市规划区内开发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的规划调整方案,要与《开发区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定》、《文物保护法》相衔接 。

  第九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严格“一书两证”的审核发放制度。对市规划控制区内的各项建设要依法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一书两证”要遵照下列程序:

  (一)城市主干道两侧、重点地段(主要景点)的规划设计方案(含门前环境设计),经规划局提交市规划咨询委员会评审、规划局长签字后,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市长审批;

  (二)城市次干道两侧及其它规划设计方案,按上述程序由分管市长审批。

  第十条为了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合理性,成立城市规划咨询委员会,受市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局委托对全市规划编制及调整方案进行咨询论证,为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第十一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增强群众参与意识,逐步扩大规划方案编制招标范围,努力提高规划设计水平。重要的规划设计方案要通过新闻媒体和方案展示的方式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提高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程度。

  第十二条严格实施规划批后跟踪管理和现场管理。市城市规划部门应提供周到、全方位的规划服务。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确需调整变动的,应依据程序,适时提出规划调整意见,以保证工程项目正常健康运行。

  第十三条严格控制城区内私人建房,确属危房改造的,经房产等有关部门鉴定认可后,本人提出申请,居(村)委会、办事处、城区政府审查,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局按原址维修加固不得加层扩宽的原则审核并报市政府分管市长审批,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局要对维修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第三章开发区规划管理

  第十四条市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局在开发区设立规划管理分局,与开发区规划管理部门合属办公。开发区管委会、市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局对开发区规划管理部门实行双重管理。班子配备应征求市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局意见。其原有体制、编制、经费渠道不变。

  第十五条开发区规划审批程序:

  (一)开发区总体规划方案修编调整,依据城市规划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组织编制,市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局审核后按程序报批;

  (二)开发区各类专业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各开发区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市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局组织评审通过后报市政府审批;

  (三)开发区小区规划、主干道街景规划由开发区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市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局负责审批;

  (四)大型项目的规划选址,由开发区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已批准的城市规划,提出“选址意见书”,由市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局按程序报批;

  (五)主干道与城区毗邻地段临街建筑设计方案,由开发区规划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签字后,报市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局审核并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市长审批。

  次干道及其它地段规划设计方案,按上述报分管副市长审批。

  (六)开发区与城区毗邻地段重要基础设施、景点建设,开发区规划主管部门提出规划设计方案后,由市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局组织会审,经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审签后,报市长审批实施。

  第四章城市出口路两侧建设管理

  第十六条市政府对城市出口路两侧的建设,实施统一管理。重点控制的区段是:清河一桥—唐白河大桥;清河二桥—机场出口路。清河三桥(云湾)—牛首镇;市化工厂—竹条;襄阳轴承厂—泥嘴镇。六化建—王树岗火车站;琵琶山—尹集高速公路互通处。邓城大道—清河店;张湾镇交通路与316国道交叉口—刘家洼村。

  第十七条市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局要尽快组织编制出口路两侧修建性详细规划,凡没有编制详细规划的一律不得进行建设。

  报建项目的地域若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区政府要尽快组织编制详细规划,报市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局审批。

  第十八条第16条规定的控制地段,在城市规划控制区以内的,必须服从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控制区以外,必须服从集镇和村庄规划及《公路法》等有关规定。涉及上述范围内的集镇、村庄及其它建设项目的规划方案,经所在地的镇、区初审,由市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局、交通局等有关部门审核,再报市政府分管市长、市长审批。市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建设局以及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对批准后的建设项目进行监督。

  第十九条要加强对重点控制地段两侧的执法监察力度,市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局、交通局等相关执法部门和城区政府,要经常对上述地段进行巡查,及时制止各类违法建设行为。同时要组织专班对现状进行一次普查,建立档案,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条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市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一条市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局要把规划动态管理、开发区规划管理和城市出口路建设管理纳入干部责任制的考核内容,细化奖惩措施,一年一兑现,并将兑现结果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二十二条市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局要加大依法行政力度,组织执法专业队伍,加强巡查,做到反应快速,管理有力,处置迅速,把各种违法建设消灭在萌芽状态。市城市管理局、建设局、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按各自职责,配合搞好监督管理,每季度将监督情况向市政府报告(无事报平安)。

  第二十三条对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局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市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局依照执法两制的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对阻挠城市规划管理人员执行公务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 处罚条例》应予以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过去本市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北京市实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措施若干规定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实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措施若干规定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23号

  《北京市实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措施若干规定》已经2003年5月27日市人民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代市长王岐山

  二○○三年五月二十八日


  第一条 为了有效地实施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以下简称预防控制措施)是指,为了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依法对特定的人员、区域、场所等采取的隔离、医学观察、防疫检验以及其他应急处理措施和查询、检验、调查取证工作。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服从依法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第三条 市和区、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预防控制措施的组织落实和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负责预防控制措施的具体实施;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予以配合。

  区、县和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力量,做好实施预防控制措施的相关保障工作。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在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协助做好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工作。

  第四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预防控制措施时,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市的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负责对被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人员进行宣传解释工作。

  第五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以及被污染的场所依法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时,被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人员及其家属、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被隔离治疗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疑似病人拒绝、阻碍、逃避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拒绝执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采取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控制措施的,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由公安机关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

  第六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污染的场所、区域,应当采取隔离和卫生处理措施,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除与实施预防控制措施有关的人员外,其他任何人员不得擅自出入被隔离的场所、区域。

  第七条 乘坐交通工具出入本市的人员在接受防疫检验时,受检验者应当如实填报情况,不得拒绝、逃避防疫检验或者隐瞒真实情况。

  第八条 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开展的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有关的查询、检验和调查取证工作,被查询、检验、调查的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或者以任何理由隐瞒病情及其他真实情况。

  第九条 对违反本规定,不履行预防控制职责的单位,由有关部门依法对其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条 对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区、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可以对个人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擅自出入被隔离的场所、区域的;

  (二)拒绝、逃避防疫检验,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

  (三)拒绝、阻碍查询、检验和调查取证工作,或者隐瞒病情及其他真实情况的。

  第十一条 对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对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污染的场所,未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实施卫生处理的;

  (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拒绝、阻碍、逃避预防控制措施,造成他人感染的。

  第十二条 对违反本规定,拒绝、阻碍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