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经费等问题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14:48:16  浏览:995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经费等问题的通知

劳动人事部 财政部


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经费等问题的通知
劳动人事部、财政部



为了促进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工作的顺利发展,保证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经济运行,根据国务院国发〔1982〕22号文发布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和执行《条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现就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有关经费等问题通知如下:
一、劳动部门领导下的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下称检验所)是专门从事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工作的事业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对建立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应根据具体情况,统筹规划,合理布点。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的设立应经当地政府批准。
二、检验所是为安全生产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因此,检验所检验在用的锅炉压力容器、监督检验锅炉压力容器制造厂出厂的产品,以及其它方面的监督检验等业务时,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检验所检验业务的开展情况,对检验所的经费实行全额或差额管理等形式。建所初期,各地财政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拨给一定的开办费用。检验所所需办公室、实验室和职工宿舍,商请当地政府统筹解决。
四、检验所的检验收入主要应用于解决本单位的业务支出和事业发展,如用于支出人员工资、办公业务费用、保护用品、职工福利、奖金等费用,以及添置必要的检测设备、检测车辆等。检验所的一切财务收支都要编制年度预算、决算,定期向当地财政部门报告收支执行情况。要认真
执行财务规定,遵守财经纪律。
五、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收费标准,暂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劳动、财政、物价部门制订的收费标准办理。
六、请各地劳动部门、财政部门根据本通知精神,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贯彻执行,以利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1984年10月9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清代民族经济法述论

李占荣


有清一代的法制,既是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法制的集大成者和总结者,也是中国近现代法制
的开启者和传承者。与前朝法制资料失散、匮缺之状况相比,清代法制资料浩瀚如海,“史料
详备,脉络清晰,是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的圭臬” 清代民族经济法,
入关前的民族经济法
以入关前作为时间界限的意义在于:其一,统一的全国政权未建立,但已经制定了一系
列促进满族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律,这些法律是清代法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纳入少数民族中
央政权民族经济法的范畴予以论证。其二,这些法律主要适用于本民族,尽管它体现在对其他
民族的经济关系方面。这一时期的民族经济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经济发展法
满族统治者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深谙经济发展是立国之根本。为此,早在努尔哈赤时
代,就十分重视用法律手段保护新生的经济关系,促进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方面的法律
规范之总和,就是经济发展法。法律规定,“有滥役民夫,致妨农务者,该官牛录章京,小拨
什库等俱治罪”。禁止王公贵族“扰害人民,蹂践田园,伤残牲畜” ;禁止随意宰杀牛马骡驴,
以保护农业生产力。实行按丁分配国有土地的制度,“每丁给田五日,一家衣食,凡百差徭,
皆从此出” 。允许粮食自由买卖,并实行纳粟赎罪制度。“获罪之人,无银纳赎,愿输粮者,
准依时价算收。有余粮愿助者,量给奖赏。愿卖者许其自粜” 。这些法律规定,对保障农业
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当然,它们也是社会大变动的产物,它表明和记载着封建经济关系的要
求 。
〈2〉经济贸易法
后金政权为了规制日益发展的商业经济贸易,规定了一系列经济贸易法。在市场管理方
面,下令开店的诸申和尼基,要把店主的姓名刻在石头或木头上,立在店前,否则,将予以治
罪。同时,禁止“行商”游走,扰乱秩序。为此谕令户部:“自今以后,若别旗地方贸易及街
市往来贸易等人有为盗者,昔令本主连坐。既为贸易之主,即有约束之责,……自八家以下,
满州、蒙古、汉人官员人等,各令家中闲散人俱归屯居住,牛录章京及家长各严加稽察。” 在
贸易价格和税收方面,命令给各种贸易物品定价,对于蒙古人贩的牲畜,皮毛、布匹的价格,
规定违背价格,多给的钱不能私收,否则,将没收多给的部分,并给当事人定罪处罚。表明后
金政权加强了对贸易活动的干预。同时,对于市场上贸易的对象,抽取税收,并规定了严格的
处罚 。
总之,入关之前实施经济法律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为清入关
统一全国起到了一定作用。
统一稳定期间的民族经济法
从1644年清军入关到1840年鸦片战争,为清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时期,王朝在全
国建立了统一的法制,其民族经济立法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立法数量上看,许多重要法典和单行法中都包含有民族经济法规范。清朝统一全国以来,
十分重视用统一的法制来实施专制统治。在统治者看来,“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
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 ,反映在法制上,普遍适用的法律如《大清律例》
之户律、刑律,《康熙令典》中关于贡赋、钱币之规定,《钦定户部漕运全书》等法律中,均有
关于民族经济法之规定。反映了清王朝努力推进统一法制之努力。清王朝还制定了许多专门的
民族法,这些民族法针对不同的少数民族作出法律规制,内容详备,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
民族经济法范畴。《蒙古律例》主要适用于蒙古族居住的地区,其中的“户口差徭门”对差役
徭役和户口管理作出规定,“朝贡门”有关于朝贡的事项,“边境卡哨门”对贸易往来作出规定。
《理藩院则例》以《蒙古律例》为基础修订而成,其中有关于户口管理、地亩、仓储、征赋、
朝觐、贡输等民族经济法内容,而且将其由原来的仅适用于蒙古地区的蒙古族扩大到适用于西
藏、青海地区的蒙古族以及藏族,这也反映出清王朝在千差万别的客观条件下追求法制统一的
决心,实属难得。《回疆则例》继承了清初确认的“伯克”制度,对回疆地区的度量衡、货币、

玉林市人民政府印发玉林市关于实行优惠政策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暂行办法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人民政府


玉林市人民政府印发玉林市关于实行优惠政策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暂行办法的通知
玉政发[1999]2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各委办局,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玉林市关于实行优惠政策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九九九年五月三十日


玉林市关于实行优惠政策

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的对象是户籍在本市、持市、县(市)区残联审查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

  第三条 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管委)每半年讨论一次残疾人工作,听取汇报,及时解决问题。市直相关部门要将残疾人工作纳入职责,积极支持残疾人事业。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要对残疾人优惠政策暂行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每年不少于一次。

  第四条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残疾人预防与康复工作的领导,督促有关部门采取婚前检查、母婴保健、计划免疫、食盐加碘、补用碘油等有效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

  第五条 卫生部门要严格执行《母婴保健法》,妇幼保健、防疫部门要加强妇幼保健的指导和防疫、免疫工作,加强正确用药宣传,做好母婴保健和新生婴儿的检测工作,对缺陷儿童早发现、早康复。市直各医院及各县(市)区医疗机构要设立康复科或康复门诊,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医疗和功能训练。要把残疾儿童早期发现和诊治纳入市、县(市)区、乡(镇、街)、村(居委会)卫生服务网络。

  第六条 各级残联要加强残疾人康复的指导工作,组织协调社会力量开展各类残疾的预检、筛选、医疗、功能训练、辅助器具装配等项工作,积极搞好服务。

  第七条 计划生育部门要普及优生优育知识,严格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生育条例》,严格按规定发放《准生证》。对重度智力残疾人以及医学上确认不宜生育的遗传疾病,由医生提出意见,经本人或监护人同意,施行绝育手术。

  第八条 各县(市)区、各乡(镇)要积极建立一个工疗站,安排精神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开展适应能力训练和文体娱乐活动。各单位应积极资助工疗站的建设。

  第九条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残疾人医疗康复实行挂号、就诊、化验、取药优先;对就诊有困难的残疾人患者,应当出诊到户,对重患者要视其情况设立家庭病床;对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时的体检、定级免收费用。

  第十条 享受公费医疗或参加医疗保险的残疾人,其康复医疗费用按现行公费医疗或医疗保险办法办理;不属此范围的,由本人或法定抚养人负担;经济确有困难的,本人可以向当地人民政府申请适当补助。

  第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将残疾人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逐年增加残疾人事业经费;对开展有规定的国际或全国性残疾人活动要给予经费保障。

  第十二条 幼儿园、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应当积极招收适应学习生活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园入学,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视其家庭经济状况适当减免杂费。照顾他们就近入学,母亲户口不在当地的,可随父亲户口就近入学,特殊情况下入学年龄可适当放宽。

  第十三条 教育部门要积极帮助能适应学习生活的残疾考生到市以上技校、中专和高等院校学习。

  成人教育要为残疾考生参加广播、电视中专、大学自学考试以及各类函授学习提供方便。

  第十四条 要适当增加特教经费,改善特教学校办学条件。采取得力措施,提高特教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优先落实特教教师的各种待遇。

  第十五条 市总工会、妇联、劳动局、残联、各县(市)区、各乡(镇、街)等单位要共同抓好残疾人职业培训。

  农村残疾人的培训要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进行,使残疾人学习适用技术,取得一技之长。努力提高残疾人的生存和生活能力。

  企事业单位要抓好在职残疾职工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

  有关部门要有计划地对市内有劳动能力的待业残疾人进行培训,并适当减免培训费。

  鼓励和扶助残疾人自学成才。在同等条件下,各单位要优先录用有专长的残疾人,并为其安排适当岗位。

  第十六条 残疾人特殊教育的教育经费由各县(市)区、乡(镇、街)负责筹措,予以保证,并随着教育事业费的增加而逐步增加。教育附加费的使用,应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

  第十七条 市直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应当按不低于本单位的在职职工总数的1.5%的比例,选择适宜的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

  第十八条 对国家计划内安置的残疾人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各单位不得以残疾为由拒绝接收。

  第十九条 残疾职工在转正、晋级、职称评定、劳动报酬、生活福利、劳动保险、住房分配等方面不应受到歧视。

  第二十条 各单位不能以残疾为由辞退残疾职工。

  第二十一条 对残疾人福利企业、事业组织和城乡残疾人个体劳动者,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有关办法落实优惠扶持政策。

税务部门按税法的有关规定给予照顾。

  工商部门优先核发营业执照,视其情况,依法依规减免工商管理费,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应全额免收。

  建设部门要在收取占道费、管理费上给予适当照顾。

  金融、公安、卫生、电业等部门也应在相关方面给予照顾。

  市财政局、畜牧局、乡镇企业局等有关部门在使用周转金上要优先照顾残疾人。

  科技部门要送技术上门,免费咨询服务。

  供销、粮食部门要优先收购残疾人的农副产品。

  第二十二条 文化、体育部门要积极组织、指导残疾人开展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发现和培养残疾人文艺、体育人才。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应支持、鼓励、组织本单位残疾职工参加文化、体育活动。

  第二十四条 文化、娱乐、体育、公园及其他公共场所的管理部门和经营部门要为残疾人参与活动提供方便。

  第二十五条 对无法定抚养人或法定抚养人无抚养能力、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实行“五保”,即:“保吃、保住、保穿、保医、保葬”,由各县(市)区、各乡(镇、街)负责落实。

  第二十六条 对城镇符合定补条件的(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或无人抚养、无任何收入或家中生活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残困户)残疾人,民政部门应及时按规定给予定补。

  第二十七条 因工致残者,所在单位要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第二十八条 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残疾人免除其教育附加费、义务工、劳动积累工、乡统筹、村提留等社会负担;对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残疾人酌情减免其社会负担。

  第二十九条 残联兴建基础设施,各有关部门要适当减免有关费用。对残疾人自建住房,土地部门在收取土地有偿使用费上给予适当照顾。

  第三十条 残疾人中的社会救济户动迁时,动迁部门应给予适当减免集资款照顾。

  第三十一条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残疾人过渡用房,本人无力解决,单位解决又有困难的,由拆迁单位提供周转用房。

  被拆除住宅房屋的使用人是残疾人,并属于社会救济对象,回迁安置时凭有关单位的证明给予优惠照顾。

  第三十二条 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及公共设施,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无障碍设施规范进行建设,建立方便残疾人的无障碍设施,设立无障碍标志。

  第三十三条 市残疾人联合会服务部要积极组织残疾人康复器材、生活自助器、特殊用品和其它辅助器具的供应和维修服务。

  第三十四条 粮食和贸易部门对盲人和肢体残疾人买粮、买煤及其它生活用品等要优先办理,对有特殊困难的要送货到家。

  第三十五条 各级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全国助残日”和扶助残疾人的专项活动,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十六条 严禁任何人指使、利用残疾人乞讨财物。

  第三十七条 以残疾人名义募捐的钱款物品,必须用于残疾人事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侵占。

  第三十八条 各级律师事务所对残疾人实行优先、优惠的法律服务,对贫困残疾人实行法律援助。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